肖瑞平教授做客生物物理所IBP Seminar

发布时间:2025-04-11

  2025年3月26日,北京大学肖瑞平教授做客生物物理所IBP Seminar,作题为"转化医学赋能新药研发"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张宏院士主持。

  肖瑞平教授,分子药理学家,兼具生物学和医学背景,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副主编,国家级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国际心脏学会理事,美国临床医学研究会会士,国际心脏学会会士。

  代谢综合征及心脑血管病并发症是造成临床患者死亡的"头号杀手"。肖教授专注于这些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围绕G蛋白偶联受体、酶蛋白、激素受体三类最为重要的药物靶点,秉持"一辈子做成一个药"的初心,深耕转化医学领域。她开展长期、系统、深入的研究,完成了从理论创新到药物转化全过程的路线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突破。本次报告中,肖瑞平教授分享了她在心血管与代谢疾病领域从原理突破到药物设计,再到临床试验的研究历程。

  GPCR是最大的跨膜受体超家族,在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也是最大的一类药物靶标,约一半的临床药物作用于GPCR信号通路。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是GPCR家族的典型成员。肖教授的研究突破了"一个GPCR,一种G蛋白"的经典理论,发现β2AR与Gs和Gi双偶联,启动两种不同信号通路,其Gi信号具有心脏保护功能。她还提出了β2AR激动剂和β1AR阻断剂联合应用的治疗理念,开发了治疗心衰的新型药物。肖教授还发现了一种在骨骼肌中特异的E3泛素化连接酶MG53,它可以干扰糖脂代谢,介导全身的胰岛素抵抗,引起心肌脂代谢紊乱,进而导致糖尿病心肌病。据此,她通过对MG53蛋白进行位点突变避免其对代谢的干扰,开发糖尿病背景下救治心肌损伤的蛋白药物。此外,肖教授还关注了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使广大女性饱受痛苦的疾病开发了靶向泌乳素受体的单抗抑制剂HMI-115,揭示了泌乳素信号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最后,肖教授还介绍了他们在恶液体(Cachexia)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她们发现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与脂肪干细胞上的非典型趋化因子受体相互作用,激活了脂肪干细胞的炎症反应从而造成脂肪组织的不可逆损失,这一发现为治疗肿瘤恶液体提供了新型药物靶点。

  报告结束后,肖瑞平教授对与会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肖瑞平教授作报告

活动现场

(供稿:张宏研究组)


附件下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