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长涛教授做客生物物理所IBP Seminar

  2025年4月3日,北京大学姜长涛教授受邀做客生物物理所IBP Seminar,作题为"肠道菌源宿主同工酶:开辟免疫相关代谢性疾病干预的新路径"的学术报告。本次活动由刘平生研究员主持。

  姜长涛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其团队从事肠道共生菌与免疫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提出"代谢性疾病肠治"理论,揭示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如胆汁酸、神经酰胺)及菌源宿主同工酶(如DPP4)在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疾病中的核心作用。近五年以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Cell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开发了包括菌源DPP4抑制剂Dau-d4、胆汁酸类似物(GUDCA/HCA)等候选药物,推动代谢性疾病的精准治疗。

  在本次报告中,姜长涛教授系统阐述了其团队近年来的核心研究成果:首先,姜长涛教授提出"菌源宿主同工酶(MHI)"概念,发现肠道菌群分泌的二肽基肽酶4(DPP4)可降解活性GLP-1导致血糖异常,并通过高通量筛选开发出特异性抑制剂Dau-d4,Dau-d4显著改善糖尿病,该成果入选2023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其次,姜长涛教授提出肠道共生菌单形拟杆菌合成的次级胆汁酸3-sucCA通过重塑菌群生态、增强肠屏障功能并抑制炎症,可有效缓解代谢性脂肪性肝炎(MASH)进展;进一步,姜长涛教授提到抑制肠道法尼醇X受体(FXR)可减少神经酰胺合成,通过激活TGR5通路促进白色脂肪产热,为肥胖治疗提供新靶点;最后,姜长涛教授介绍了神经酰胺信号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机制,神经酰胺C16:0通过结合受体CYSLTR2和P2RY6激活炎症小体,加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报告结束后,姜长涛教授与在场师生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此次报告不仅展示了肠道微生物研究的广阔前景,更为跨学科合作与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启发。会议在热烈氛围中圆满落幕。

姜长涛教授作报告

刘平生研究员主持报告

(供稿:刘平生研究组)

Baidu
map